各学院:
根据青岛市科技局《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的通知》、《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》(青科规〔2021〕13号)及《青岛理工大学科研平台管理办法(试行)》,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。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申报领域及方向
围绕市委、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,结合我市七大优势产业、十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等产业链发展规划,重点支持以下领域:
(一)新一代信息技术
1.人形机器人:融合发展仿生人工智能与控制理论,依托高度集成软硬件技术,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“大脑”及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“小脑”,增强环境感知、行为精准控制、人机交互能力,以适应复杂环境作业要求。
2.多模态大模型:基于自行训练的多模态大模型,实现更全面、深入的信息理解与分析,通过构建多模态跨场景,广泛应用于“AI+”领域,探索大模型、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融合路径,实现“行业大模型+产业知识图谱”应用服务新模式。
3.工业软件开发:针对不同内核、不同架构、不同配置、不同应用场景的主控产品线建设,开展基于自主指令集的工控软件平台搭建。基于新型能源系统建设需求,整合自主可控芯片与工业软件产业链,聚焦能源专用芯片、工控与智能一体化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,破解工业芯片和关键工业软件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4.人工智能应用:重点研究集数据、知识和认知驱动于一体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新理论与新方法,聚焦智慧港口(智能船舶)、智慧教育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的“智能+X”、“智慧+X”交叉研究与应用,赋能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。
5.大数据与计算智能:聚焦数据与知识驱动智能制造领域,研究多源异构工业大数据融合与处理、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场景、专用新型网络架构等理论与技术;针对大数据智能处理中超高维数据,构建大数据模型的可译机制,解决青岛市重点产业领域中的数据安全性、异构性、公平性和完整性等问题。
6.智能感知与精密测量:聚焦模式识别与智能感知技术、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、精密仪器与测控技术,突破人工智能感知-决策-控制一体化技术;发展量子精密测量技术,重点突破磁测量技术、成像技术及其在医疗、国防等方面的应用瓶颈。
(二)材料与新能源
1.半导体材料:研究碳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制备与可靠性加固,建立碳化硅半导体器件批量制备工艺;研制磷化铟、氧化镓等新一代半导体衬底材料和新型半导体量子材料,推动半导体器件产业化。
2.储能资源再利用:聚焦新型储能技术,开展先进二次电池储能系统、水合物储能系统、氢氨一体化储能系统研究;瞄准高性能电池制备与回收再利用高端装备和技术领域,突破废旧动力电池绿色精细回收与资源化再利用关键技术,推动储能资源高效回收和资源化价值再造。
3.绿色能源及综合利用:突破波浪能发电、潮汐能发电、风能发电、光伏发电等技术和装备,推动“波-光-风-储”多能互补技术在海洋牧场等场景的应用,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。
(三)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
1.合成生物:发展工程生物底层技术体系,开发精准高效的生物改造技术,拓展生物改造来源,实现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、先进材料、生物制品、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。
2.生物创新药:突破核酸、细胞、蛋白质、微生态药物、疫苗等生物创新药的产业化制备技术,创新给药方式和新型递送技术,重点发展致病基因靶点治疗药物、细胞治疗药物。
3.肿瘤发展机制及治疗:围绕肿瘤基础科学问题,研究肿瘤发生发展、转移复发的重大机制;阐明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和肿瘤干细胞抗凋亡与化疗耐药机制;挖掘肿瘤个体化诊疗新靶点,开发肿瘤表达基因组学诊断技术等。
4.神经科学与脑科学:围绕大脑相关重点疾病的发病机制、治疗靶点、早期可调控因素及防控体系建立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,探究神经与脑疾病早诊早治及脑功能修复关键科学问题;研制脑机接口相关辅助设备,通过脑机接口探究治疗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等。
5.生殖医学与出生缺陷防治:开展生殖障碍典型疾病发病机制、临床诊疗策略优化等研究,探索生育力下降的病理因素,阐明生殖损伤修复的关键调控机制,建立提高生育力质量的新策略和新方法;研究辅助生殖子代健康影响因素,建立生育力水平与出生缺陷防控效果的精准评估技术体系。
6.口腔疾病:阐明口腔疾病重要发病机制,研究中西药在口腔黏膜病、口腔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机制,开展口腔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与病理关联性研究,建立以原位组织工程、免疫治疗、大面积骨缺损的精准修复、靶向药物研发等口腔疾病治疗新方法、新策略。
(四)未来产业领域方向
基因与细胞、未来网络、类脑智能、量子信息、深海开发、空天技术、海洋物联网等。
二、申报条件
依据《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》第三章第十二条,申报条件如下:
1.依托单位应为青岛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、高等学校和企业等,具有独立法人资格,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,运行管理规范;
2.已运行和对外开放,研究实力强,在本领域有代表性,有能力承担国家、省、市科研任务;
3.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;
4.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,固定研究人员不少于20人,其中,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不低于三分之一;
5.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,人员与用房集中,实验室面积应在1000平方米以上,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应在800万元以上;
6.依托单位能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及相应经费等配套条件,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和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的基本需要。
7.依托单位(含参与单位)须为青岛市内的单位或企业。
三、申报程序
1、根据《青岛理工大学科研平台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与我校现有科研平台研究方向相近、人员重叠较多的,一般不再推荐申报同层次或低层次平台。
2、拟申报项目需要由院部组织论证,经院部学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论证通过后,9月23日17:00前向科技处和人文社科处提交签字盖章的院学术分委员会论证意见、院党政联席会意见扫描件及申报材料电子版(申报书模板见附件),每个学院限报1个。
2、同一独立法人单位只能申报1个实验室,高校可最多申报2个。已有市重点实验室的企业不再申报。鼓励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联合申报,联合申报的依托单位最多不超过3个。同一实验室只能通过单个主管部门推荐,不得多头推荐,多个依托单位联合申报的实验室,由排序第一位依托单位的主管部门推荐。
3、实验室须符合上述申报领域及方向,实验室名称要结合科研优势和特色,精准体现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,避免过于宽泛。申报材料必须客观、真实,学院须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,申报材料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、专家评审的依据。
4、我校限额2个,最终遴选出来的项目进行网上申报。
四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
人文社科处:唐洪伟,85071055;科技处:郗斐,85071137。
附件
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申报书(1).docx
青科规〔2021〕13号关于印发《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》的通知.docx
科技处、人文社科处
2024年9月14日